Tuesday, January 30, 2007

听 Lisbon Story

电影不是充塞时间单位的一个工具。

那晚碰上了Wim Wender,心存感激。感谢他通过电影的空间丰富了自己那以后的时间单位。

Wim Wender 94年的作品,名为 Lisbon Story,故事由一封寄自里斯本的明信片开始,实际上却无关里斯本。

片名Lisbon Story有几个诠释的角度:电影场景发生在里斯本、主角Friedrich所摄制的电影就叫Lisbon Story、而这个Story又可通过收音师Winter的听觉角度去听这个“故事”、电影中也时不时听到葡萄牙诗人佩索阿的诗句精简地陈述着整电影的主题。

一张不知已经寄出了多久的明信片来到德国,急切地要求Winter带着所有家当赶到里斯本。

Friedrich正在摄制一部关于里斯本的电影,需要Winter配声。一人用眼睛捕捉里斯本的风采,一人则用耳朵聆听里斯本。Winter抵达时,Friedrich 却不知踪影。

Wim Wender本身也举办过摄影展,会用眼睛讲故事。在这部电影里,他用耳朵来捕捉镜头。

Winter在等待朋友回来之际,每天提着收音器到处收音。在别人眼里似乎是无所事事的举动,他却沉醉在声的世界中。声音感动了他。他循着声音,还找到了他的爱。

不过,电影最重要的主角不是声音而是时间。穿插电影其间的佩索尔诗句隐约却强而有力地带出了值得玩味的时间主题。

电影中的时间好像在前进,却又像在后退。Lisbon Story的制作已完成了。Winter重返拍摄现场以自己的角度去收音、访问镜头低下的人……Winter重拾Friedrich的拍摄脚步,时间好像往后退。电影中播出了Friedrich的电影,而Friedrich电影中又听到了Winter的声音故事。时间在葡萄牙的歌唱小组Madredeus展出天籁般的声音时停顿了下来……时间不停地向前走,哪一刻才是真实的?

每个人都在试图捕捉真实的一刻。然而,诚如佩索阿的诗句问道:真实的一刻能否捕捉得到?结果会不会只是一种企图或复制真实的企图而已?

有些电影随着故事情节的结束而完结,一些电影故事则像个过程。即使剧终,一切似乎才要开始。Lisbon Story便是如此。

Sunday, January 28, 2007

一次




有些旅程注定一生只有一次。过了某个人生阶 段、拥有了某个程度的经济能力,或许再也无法展开像那年那样的旅程了。

也或许一生就这么一次,所以记忆刻骨铭心。

那年选择了风尘仆仆的方式潜入西藏。因为限制,所有持中国护照以外的人不能搭乘客运,只能搭乘飞机进入西藏。十分不甘。在成都犹豫了几天,最终还是必须冒充中国人购买了长途车票。一路到西藏有许多关卡检查站,专门抓外国人,把他们遣送回四川或青海。

三天两夜的西藏之行开始了。挤上了相等于我们旅行巴士的长途客运。那样的空间里,装上了三排的45度倾斜的坐铺,每一排分上下两层。整个旅程里,就只有那么一点空间。车里烟雾弥漫,只因乘客手不离烟。即使上了高原天寒地冻,车窗紧闭,氧气有限,大家还是照抽不误。路途遥远,一日三餐不固定,有时必须挨到凌晨两点才能吃晚饭。

一路上战战兢兢。避免与其他搭客交谈,以免泄漏身份。无可奈何时只能声称自己来自广州,趁学校假期到西藏旅行。最害怕的是碰上检查站,公关上车检查。有点杯弓蛇影,总觉得自己从眼镜到背包都在泄漏自己的身份。碰上这些时候总是把眼镜收起来,然后躲进被窝里装睡。

一起上路的友人还嘱咐好,万一她被抓回去,要我自己一人继续上路进入西藏。越是靠近拉萨时,越是担心一路走过来的路会功亏一篑。

还好。

西藏之行后,友人飞回成都,我则选择乘车回成都。又必须偷偷摸摸的。除了拉萨地区外,外国人是不能在西藏境内其他地方逗留的。与一名在西藏留连了一年的中国青年结伴回成都,挑了川藏线。一边玩一边挨,九天后才顺利到达成都。沿途碰上了许多塌方事故、各种交通上的问题、也途经了美丽的风景和民情。喝了污水后两人还在一面湖前拉肚子。路上认识了一名骑脚车驶入西藏的青年。三人一起同行。他变卖了脚车筹钱买车票回家。他说我在西藏一路走来很幸运,因前天有一名日本人被遣送出西藏。

还好,还好。

整个西藏之行最难忘的竟然并不是在西藏,而是到达的过程以及离开的过程。刘若英的《原来你也在这里》就是在川藏线上,通过中国朋友认识的。接着,她就一直跟着我们一起上路。饭店里便是扭开电视看看是否能收到刘若英主演的《酸溜一族》。水源短缺,很多时候没法洗澡。一有公浴,便不惜价格去洗澡。也顺道证实了公浴的的确确是公共沐浴间而不是什么“红灯区”。一回使用公浴时,中国朋友倒霉极了,一连碰上热水中断,害他呼天唤地的。

如果再来一次,会不会还是那么冲动,那样气愤地把筷子拍在桌子上对着理直气壮的那名女侍者吼叫一番;能不能打开胸襟不与那名藏族男子计较?

后来,一直都以为自己不会再回去西藏了。至少,应该不会再那样地进入或离开西藏了。因此,一直都认为,那样的方式、那样的坚决,就只有当年的自己才会那样做。

或许,真的,仅此一次。还是……

删除回忆


要遗忘过去就是要主动地不去记得、不去想起。

电脑空间里的干脆利落让人艳羡。一个“删除”的按钮按下,便能把电脑硬盘中的一切档案删除,再把电脑桌面上的资源回收箱清理干净,先前的档案在硬盘里不留痕迹。

删除的一切仿佛不曾存在。

删除记忆似乎也是这么一回事。在回忆的道路上设好了安全路障,小心翼翼地把守着,不让回忆有机可乘。于是,努力地遗忘、时时刻刻提醒着自己要忘记、谨慎地不去想起。久而久之,便已经习惯了不去想起。即使努力地回想一些画面,也已经力不从心了。

过去的一切似乎已删除干净了。

某个场合某一句歌词某一句话某个动作,无心地,却让早已“消失”的部分突然自动现身。那年的感觉清晰无比。自己仿佛就在当下。所谓被清除的部分只是被遗忘而已,实际上并没有消失。视觉画面容易在时光的流失中变得模糊不清。然而,流过心底的感受,好的坏的,或多或少都会留下印迹。一些部分只是想不起而已,并没有消除。碰上了适当的管道和时机,它就能成形。

是的,要痛苦地面对令人心力交瘁的回忆有点难。然而更难的事便是决定要忘记,要割除、否决过去。可是,过去的一切并不是一种过错,就算是再难堪、再荒谬,那也是自己的一部分。

当回忆成了一种痛苦的负担时,遗忘成了最好的捷径。回避,不去正视,负担就似乎不存在。然而,要让过去不成为未来的负担,唯一的捷径就是be with it。承担它的重量,带着它一起上路走向未来。让它渐渐地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只有和它合为一时才感觉不到它的沉重。只有接受它、承受它才能让自己以及过去得以释怀。这个当然也不容易。

可是越是努力地遗忘,反弹越大。如果连自己也无法承担自己的回忆,未来总是有所缺憾。

回忆的重量或重或轻,在你的一个脚步移动之间,或许就已经是天渊之别了。

作词:姚谦
作曲:中岛美雪

请允许我尘埃落定 用沉默埋葬了过去
满身风雨我从海上来 才隐居在这沙漠里

该隐瞒的事总清晰 千言万语只能无语
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 喔原来你也在这里

啊哪一个人是不是只存在梦境里
为什么我用尽全身力气
却换来半生回忆

若不是你渴望眼睛 若不是我救赎心情
在千山万水人海相遇 喔原来你也在这里



Monday, January 22, 2007

风景的温度


从慕尼黑来到纽伦堡。把背包卸下后,想走去老城。只好向地图问路。身后有一名老人缓缓地推着脚车。一打开地图,老人便停下脚步靠了过来。不必言语,他便直接指向老城的方向,跟着就推着脚车继续他的方向。他的指引,给纽伦堡奠下了美丽的基调。

从纽伦堡来到班堡时已过了圣诞市集的日子。老城中心里还是相当热闹的。干净的街道、寻常的市集,寻常的气氛,搭上还未过时的圣诞装饰,街上还是荡漾着佳节气氛。售卖热酒的摊位摆出了桌子,桌上还点燃了烛光。岁末的德国非常寒冷,所以热酒摊外站满了人。只见许多当地人端着盛满热酒的杯,围着烛光。一幅窝心的景象。市集售卖饮料的摊位都使用杯子,而不是塑料杯。因此,顾客买饮料时必须先付定金。归还杯子后便可拿回定金。

在寒气逼人的天气里,啜了一口加了果汁的热酒。有位老妇人刻意走了过来,特别嘱咐我们喝完饮料之后,切记把杯子还给摊主以换回一欧元。妇人担心我们不晓得杯子回收这一回事,特意上前嘱咐一番。风来了,桌上的烛火晃动。可是此刻只感受到班堡岁末市集的暖意。

寒气逼人,意外地在班堡博物馆内发现了咖啡售卖机。赶紧跳入博物馆内,投币买热咖啡取暖。机器降下咖啡纸杯,咖啡缓缓流下。在不知觉中,馆内的服务人员已趋前守候在一旁,善意地示意我什么时候取出咖啡杯,以避免被热水灼伤。一杯咖啡之后,再投币买咖啡时,服务人员还是特意上前。这一回却站在远处静静地守候,直到我顺利地取出咖啡杯时她才静静地回到咨询台。此刻,馆内的暖流对照馆外的天寒地冻。

离开慕尼黑前,大家抓紧最后的时间在地下铁的月台上拍最后的合照。来不及取出三脚架,大家只好轮流给大家拍照。拍了一张后,就要换下一个人拿相机给其他人照相。于是,每张合照中一定少一人那个拿着相机的人。有位男士见状,便自告奋勇地替我们拍一张完整的合照。晨光照在我们的脸上,照片中的笑颜分外灿烂。照片中的笑容以及照片背后的那名体贴的男子都让照片充满了温度。

Saturday, January 20, 2007

审判回忆


原本已经盖棺定论了,却在你一句话的时间内推翻了所有原先的判决。于是,回忆无罪释放。

就像任何一场诉讼,审判回忆是一场冗长和痛苦的过程。即使是在审判与否之间,也徘徊了好长的一段时间。然而,除了一个正式的裁决,否则我永远也无法让自己死心塌地忘记:对你以及自己的一场一塌糊涂的回忆。提控你,检控官是我。收集证据、审问、批判的人也是我。有时,我怀疑自己的专业角度是否能够客观。什么时候自己偷偷销毁对你不利的证据、故意拖延审判过程,因为即使开庭之前,我也已经清清楚楚地看到了最后的判决。想逃离自己给自己设立的法庭,却也力不从心。一场耗时耗精力耗感情的过程终于也到了了结的时候。

裁决必须受到尊重,也要遵守。于是,在裁决后,原本已经破烂不堪的回忆更是不堪一击。看到属于自己和你的一段回忆走上绞刑台的一路上,我如何能做好一个局外人,看着部分的自己被切割出来经由理智地处理,冷静地观礼,并且必须保持无动于衷?最后一把土壤盖上后,我必须继续往前走。突然,一身轻,因为最沉重的部分已经切割出来了。

尘封已久的回忆残缺不齐地躺在棺材里,死寂地。让我忘记了它的存在。你的一句话,让真相大白。过去并没有罪,只是一场误判。即使推翻了审判,时间已经流逝了。你我都不知道如何收拾这场残局。原来,忘记了的东西其实并没有消失,一句话的力量,让所有的回忆起死回生、溃堤泛滥,让我们徒然地站在当年的交叉路口上。那些被切割的部分还是有知觉的,只不过我们都已处在不同的道路上。终于还是走了过去,只是走了过去而已,并没有真正地忘记。如何能够?

原来,还有比忘记你更困难的事。就是要你从你的记忆中把我的部分完全删除。不留痕。只有这样,在没有遗憾的负担下,你才能快乐地向前走。

Friday, January 19, 2007

死而后生的一片蓝





离开残留着昔日光辉的里斯本,缓缓向南行,驶入了亚兰特雅(Alentejo)地区。在里斯本穿巷走街时,穿梭在历史的甬道中。进入了葡萄牙南部的亚兰特雅地区,则穿越在一望无尽的土地之间。

这里仿佛是一片没有记忆的地带。

对望大片的土地,城镇稀稀落落。清一色的白色楼房反照着夏日炎炎的日光。一望无垠的土地上种植的尽是整齐排列着的橄榄树。与西班牙青翠、葱郁的橄榄树相比,亚兰特雅的橄榄树显得无可奈何。

摄氏45度的夏天

八月分,摄氏40度。
漫长的亚兰特雅夏天才刚刚开始。亚兰特雅占据了将近半个葡萄牙的面积,也拥有将近半年之久的夏天。夏天让人想起了海滩和笑颜,可是亚兰特雅漫长的夏天让人难以展颜欢笑。摄氏40度的气温还不算什么,45度的灼热才是常事。酷热的夏天也把这个地区的经济能力热得心力交瘁。

整个夏天,不见一滴雨水。这里的夏天让土壤饥渴非常。纵使拥有大片的土地,却因长期的干涸而无法生产农作物。炎热的夏天也带来了大大小小的森林火患。

干旱的土地以及稀少的就业机会,使得亚兰特雅的夏天充满了悲情。纵观小村落,漂亮的白屋只剩老人与小孩。寂寥的老人搬了一张凳子坐在门前,看着时间慢慢慢慢慢慢地爬过。

干燥的天气、让土地和人对水源充满了渴望。即使有自来水供应,然而这里的人永远不知道水源几时会断水。没有水源供应时,就只好从井里取水。
 
这就是亚兰特雅整个西欧最干旱以及最贫困的地区。


汪洋一片蓝
偏偏就在这样一个缺水的地区,你可以找到一座蔚蓝的人工湖。这便是西欧最大的人工湖阿尔奇瓦水坝(Alqueva Dam)

眺望这座湖,有一种诡异的感觉。

放眼望去,艳阳高照之下,尽是一片蔚蓝的湖水,看不到尽头。夏天里,只见湖水的颜色映着蓝天,不遑多让。周围一片宁静,或是死寂。听不到鸟鸣声。125米的湖水枕着大大小小的岛,湖水中露出了许多枯枝。如果眼细,你会发现这里的一些道路突兀地中断在湖水边缘,仿佛是一条通往湖心的路。

实际上,这片蓝色的“陆地”是淹没了250平方公里的土地之后所形成的。原来的村落、平原、山丘、古址全淹没在125米深的湖水里。
湖面上的小岛曾是一座座的山丘;水中的枯枝其实曾经是大树的枝干;半途中断的道路曾经穿越这片土地,如今却瘫痪在湖水边。

天气炎热,没有一丝风。

眼前的湖水非常的平静。这一片蓝覆盖了原有的生态、永远地淹没了巨石上的远古刻印。这一片蓝静静地展现了葡萄牙人改善雅兰特亚的毅力与决心。


Tuesday, January 16, 2007

回忆温度


来到行人桥。城堡就在河对岸的山丘上。打开地图,想找四周围的景点名称时,一名老妇人突然从身后出现。她以为我迷了路,想伸出援手指点迷津。发现自己的忧虑是多余时,她便笑着走开了。当时,还以为她是当地人

继续在行人桥上漫步,想寻找最好的角度来捕捉城堡的风采。不慌不忙地。才发觉老妇人还在桥上。从眼角留意到她在桥上欣赏周遭的风景。那时才知道原来她也是一名旅人。

这名老妇人披着一件深绿色的及膝大衣。头上佩戴一顶深绿色的帽子,一身端庄的打扮。行人桥上的游人不少,但许多都在按下了快门后便过河去了。只有老妇人留在桥上久久没有离开。独自一人。

老妇人的脸上泛着浅浅的笑意,只身一人在桥上流连。时而停下脚步认真地欣赏河对岸的城堡,时而走到桥的另一边转注地眺望河景。有时又往后走,回头看看桥头。

满头白发的年纪,她一定向岁月收集了许多回忆。此时此刻,她只能一人来到这个地方,一个人记下城堡的回忆。当她注视着城堡时,嘴角微扬,有一种知足的惬意。她似乎在用心地记忆着当下的那一刻。不论是给自己或岁月,还是代那些不在自己身边的人记下那一刻,老妇人脸上的笑意映出了她身影的孤单。
她的笑容让我难以释怀。
那仿佛是岁月若隐若现的倒影。光阴的流逝给她留下了满头的白发,许多人事在岁月的洗礼中化成了她脸上的笑容。走到此时此刻,一个人的旅程抑或是一个人的人生旅程,她还是能微笑着应对当下。老妇人的回忆一定充满了暖意。

世事变迁难料,未必都能尽人意。对一些人而言,回忆是人生的一种沉重负担;一些人则不停地向回忆取暖,温暖了所有孤独的旅程。在人事已非的时刻,回首需要勇气,笑着回首更需要宽阔的胸怀。
再望一眼,当下就成了过去。只见老妇人心满意足地离开了行人桥,脚步坚定。
天变得更冷了。老妇人带走了这一天的回忆,足以让她在日后的路上取暖。

Tuesday, January 09, 2007

只要和你在一起




一句话的重量很微妙。在你不经意之间,像一缕青烟,散开后,了无痕;你的一个留心,却让那句话莫名地烙下了印记,洗刷不去,还开出无心之柳。

那年,因朋友转述的一句话,从英伦那方花钱更换回程的日期、草草地结束行程,为的只是让他在出国以前能见我;那年,朋友的一言能让我搁置所有的旅行计划,只等她回国后能短暂地相聚。这些已经是那年的事了。

很多的一句话,其实只是别人的无心之言,听者多心而已。经过时间的洗礼,只觉得那年的自己天真得可以。

2006的岁末旅行也是因一句话而起。这一回,有点战战兢兢。

行程的目的地不停地更换。第一次让别人替我决定要飞往哪个城市。不过,不管是冬季灰沉沉的希腊小岛也好,飘荡着美妙音符的维也纳也行,反正我的目的地只有一个,不论更动几个地域上的目的地都不会变。因为目的地是—在一起。要在寒冷的异乡一起过圣诞。

五个人,三个地区。不同的工作时间表和假期,还有经济上的压力……要在异乡相聚过节似乎是一种奢求。

赶在岁末结束前,大家真的碰在一起了,就在慕尼黑。短暂的五天、非一般的五天。

每天睡到自然醒,悠闲地用早餐,然后就出去逛街。如果太困,就干脆把早餐的时间也睡过去。同一条街逛了4天,也不觉无聊;商店休假时,流连橱窗,也看出一番精彩;走到哪里就引吭高歌到哪里,也不觉害臊;大家把旅行当成是寻常的日子,如常地做平日爱做的事;圣诞前夕放烟火,把慕尼黑的夜景搞得一片朦胧……慕尼黑有多漂亮,其实也没怎么看清楚。大家也不觉得汗颜。千里迢迢而来,并不是为了慕尼黑,而是为了在一起。

五个人加起来都165岁了,还是大孩子一般,好像长不大,也希望永远长不大。碰在一起,就叽叽歪歪地说个不停,闹得鸡犬不宁。天冷了,五个人手挽着手在彼此的口袋里取暖。

十余年的情谊,大家都在一段距离外彼此靠近。竟在慕尼黑的场景里,让大家触及了过去从未涉足过的情感领域。有些人刻意跑到世界的尽头分手、表白、坦白……或许大家都在下意识地等待一个可以互相坦诚的时空吧?而这个时空刚好就在慕尼黑等到了。

慕尼黑的旅程里没有非要参观的景点,也没有非要进行的活动,只是为了要在一起。一些旅程,堆满了景点、照片和纪念品,却无法在回忆的长廊里留下半点味道。如果用过心,尽过情,就不算是一场白费的旅程。

Monday, January 08, 2007

usb的温度



电脑不讲情理,科技没有温度。

苦心经营的电子文件可以在莫名的情况下消失得无影无踪。生活在方圆30公里的地方,浓郁的佳节气氛却冰封在电脑荧光屏上的电子贺卡里。深深的祝福深锁在电脑虚拟的世界里。再亮丽的电子卡也无法取代笨拙的贺卡上的不工整的字句的暖意。

然而,所收过的礼物当中,最具温度的礼物却也与科技脱不了关系。

秋冬来临之际,天气开始转凉。全副冬季衣物上场,也时不时打开暖气。然而,即便如此,双手还是特别容易感到冰冷。全身上下都能做好御寒工作,唯独双手。在家里戴手套实在不方便。尤其长时间对着电脑荧光屏以及使用键盘,冰冷的双手也只能望着手套而兴叹了。

此时,一对通用串行总线架构(USB)的手套便派上用场。为了配合电脑使用者,这对手套让指尖曝露在外,能直接触动键盘上的按钮。指尖无可避免的必须“露宿外头”,然而手套能借用电脑的电源散发热量,让掌心保持温暖,间接地减轻指尖的寒冷度。

手套内各装上了靠电源发动的暖气袋。只要把手套上的电线衔接到电脑的通用串行总线架构的插座上,便能启动手套内的暖气袋。手套的电线上还有一个开关,也兼具调试温度大小的功能。虽然衔接手套和电脑之间的电线有点繁琐,然而,科技的发展速度和空间让无线手套拥有了可能性。

通用串行总线架构手套是圣诞佳节前收到的一份奇特的礼物。寒冷的时节里,手套暖和了双手和心房。感谢沉溺于科技研究的人的细心和创意以及送礼人的贴心,让冰冷的通用串行总线架构拥有了温度。

Sunday, January 07, 2007

一个人的房间


人不是一座孤岛。

岛与岛之间互相对望,隔离彼此。但在深海中,岛和岛是和大陆相连接的。隔着一段安全距离,却在深处连接着彼此。有些人或许就是适合这样的距离。远远地眺望彼岸,不靠近却又紧紧相连。

第一天一个人醒在屋子里,竟有一种莫名的兴奋与期待。很久很久,没有自己一个人和房子在一起了。感到非常畅快、惬意、自在。把音乐开大,从准备早餐、洗澡、洗衣、凉衣、呼吸……不再是一些必须进行的事项而已。那些都是快乐的活动。一个人的时候,时间突然多了起来。一整天坐在电脑荧光屏前,漫无目的地。是一大享受。加上完全把工作放了下来,身心能够在此时全情地舒展开来。

或许,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当下的时间,就是一种享受。这种时刻,在一个人的时候特别清晰。

很久很久都没有过这样的感觉。搞不好,那甚至是一种快乐的感觉。一个人留在房子里,突然感到一种莫名的自由感。

一个人的房间在世界变得越来越大之后,竟然变得越来越小,小得或许真的只能容纳自己一个人。一张床,一扇窗口就已足够了。年轻时憧憬过,想永远留住哪些人在自己的房里。那时候的情怀,一个房间就是整个世界的空间。不必什么,就只需要在一起。

渐渐明白。房间的空间不需要大,能容纳一个人就已足够了。因为不管多少人留宿,房间里唯一的永久房客是自己。风一吹,就把一些人给吹远了,再也没有回过头。另一批人则慢慢地开始路过房门。哪天起风时,又会把他们吹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