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16, 2012





超市里,一些在英国本土上饲养的牧畜或是在英国气候下收割的水果产品,都骄傲地印上了英国旗。小小的旗帜,是英国农民面对全球化物资充塞英国市场的宣战方式。

旗,不管是对外对内,都无所不在。不论是代表大英帝国的国旗,还是地方旗帜,如威尔斯的红龙旗。走入苏格兰,苏格兰的蓝白旗帜扬起,斩钉截铁地与英格兰断开来。于是,旗帜便把不同的人群区分出来。

英国人对国旗的情意结,也渗透潮流商品。衣物、鞋子、配件上也可打上英国旗的标志。可以穿在身上、戴在身上,甚至是踩在脚上。狮城国旗打在国家游泳选手上的泳装上时,却被视为猥亵的举动。

旗帜,是英国境内不可或缺的一种身份标志。不管是英格兰人或是威尔斯人。

可是,英国学校没有天天进行升旗礼、唱国歌或念信约这类集体的举止来生产国民意识。奇特的是,英国人的民族情感、国家情怀仍然可以油然而生。

狮城学生日复日,年复年被迫进行升旗礼、唱国歌或念信约试图来制造归属感。把同一招用在狮城的新移民身上,培养归属感的成功几率有多少?你我心知肚明。

英国人对自己文化的自豪感毋庸置疑。是一种根本无须经济数据这种铜臭味的手段所唤出的自豪感。相形之下,狮城决策人不明白,让人有所归属的其实是自己的文化,更确切的是在地文化。不是一座空中花园或其他通过金钱进口的硬体。要让人能义无反顾捍卫的,绝对不可能是这堆躯壳,而是无形的文化身份。

文化身份是金钱计算不来的,所以决策人看不懂。甚至连狮城子民也未必有所察觉文化身份的存在。直到海外同宗族人士蜂拥到狮城岛国时,狮城子民才惊觉,小红点已在三代人之间形成了本身的在地文化。那终究是狮城岛国建国历史、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所提炼而成的,属于我们独有的东西。

这种身份,绝对不是唱一首爱国歌就能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