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16年的最后一天,以小红点的市井小食为终结。纯属巧合,却是个意外的美好完结。没有绚烂的元旦烟火、随即而逝的光辉。只有小贩中心的味道,朴实无华,却又很踏实。
地点是旧机场路的小贩中心。百余个摊位,知名度也有高低之分。不管排名,只寻找自己认同的味道。偌大的小贩中心挤满了小贩。是这些人让食物留下了印记。也是这些人,常常让我看得很开心。
有一家烤鸡翅,是机缘巧合发现的。是因为跟着某个端着一盘烤鸡回去改换打包的食客而发现的。只见老板二话不说,很有礼地帮食客打包起来,也没另外收费。站在碳炉旁,整张脸都被热气熏红了,老板却还是能笑脸盈盈地招呼。应该是这个缘故,让脚步这回不由自主地走回去。
偏离本地风味,突然想吃小笼包。找到了一家,却是拉长着嘴脸的胖女人站岗。脚步竟不由自主地往后挪。不信任自己的感觉,所以自我催眠一番后便走上前点了10个小笼包。胖女人没作声。接过钱、找还钱,还是金口不开。问了一句,她也没好气地答话。制作小笼包的师傅拿起面团开始捏皱褶。原本精巧的皱褶,竟变成了那女人的黑脸。那两盒小笼包还没蒸好,味道就已经坏掉了。
第一次光顾的rojak摊是要挂号的。轮到号码才能上前跟老板点餐。老板架着眼镜,活像个书生,谦和地与食客接洽。那天,因为rojak已经售罄了,所以得找另一家。发现了这家“三代同摊”。三代人,各负责一个岗位。一人接订单,其他三人各负责准备一项食物。分工合作,就是这样子的。小小的摊位空间里挤了四个人,没见谁拉长了脸。接订单的阿姨脸上没笑容,语气是和善的,还频频问一名食客家里有没有air
fryer。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原来是担心他路途遥远,烤鱿鱼打包回去后就不好吃了。其他食客听了都忍俊不禁。负责包薄饼的小妹递上食物时还因为让食客久等而充满歉意。啊,把食客当人看待了。
这摊的薄饼和rojak水平其实一般,却让我记下了他们的味道。是的,跟食物似乎完全无关。但我餐前餐后都吃得很开心,却也是真实的。吃,到了这个时候,已经不是为果腹而已。
说过了,我无法为吃而卑躬屈膝。因为吃,真的真的,对我来说,不只是味蕾的事而已。心顺了,才能是完整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