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的浪漫对我而言一直都是零零星星的,像岛状地带。
即使塞纳河边的景色、咖啡座的慵懒时光、高耸的铁塔都无法拼凑出一幅完整的浪漫。
或许真的是自己的感官迟钝。
地下巴黎
走入巴黎的地下铁,长长的隧道拨开了巴黎的浪漫迷雾。
巴黎的地下世界让你看到了巴黎实在的一面。没有漂亮的画面、没有浪漫的氛围,只有活生生的巴黎。
这里更是一些人讨生活的地方。有贩卖海报的商贩每天在隧道中把一张张的海报铺在走道的一旁,形成了一条长长五颜六色的隧道。花贩则在隧道的交界处比较宽敞的地方摆放一桶又一桶的花卉,等待买客给予他一个春天。到了晚上收工时,只见花贩小心翼翼地把一桶又一桶的花扛上长长的电动扶梯。明早又是一桶一桶的春天。地下隧道自然少不了飘着卖艺人士所演奏出的乐曲。究竟是卖艺还是换个方式来乞讨,路人自然有各自诠释的角度。
这个巴黎让巴黎的浪漫尴尬非常。
跳上列车,车厢缓缓地驶离月台。月台候车座阴暗的一隅有个汉子蜷缩在纸皮箱下。寒流之际,地下铁的暖气顿时成了这些流浪汉的被窝。流动的列车让玻璃车窗外的世界变成光团。驶过一站又一站不同月台的颜色,像万花筒,也驶过一站又一站的流浪汉,一幕幕龌龊的画面,由不同的人物上演着相同的故事。此刻,巴黎的浪漫就像玻璃车窗上流动的画面一样,如同浮光掠影。
怎么看,巴黎的浪漫都很沉重。
罗丹的吻
长长的电动扶梯把你送出地下铁的世界,让你跨入另一个世界里。离开了地下巴黎,巴黎的浪漫才能拥有一些可能性。
跳进罗丹(Auguste Rodin)博物馆,站在罗丹的作品《吻》前,我开始感受到浪漫氛围。法郎西丝卡的脸孔被保罗的头给遮挡了。虽然看不到她的脸,却看到了她吻得惊心动魄。她的背影让人感染到她那发自全身、深至脚趾头的吻。
这便是罗丹。
罗丹赋予冰冷的铜铁或石头真实的情感。从虚构的故事中走出来的法郎西丝卡,因为蕴含了人们所经历的真实情感,所以能如此动人。
因为罗丹的缘故,让我在罗丹博物馆这个小小的地带中沉浸在罗丹波涛汹涌的情感世界里。就在这里,我邂逅了巴黎的浪漫。
罗丹的作品如同未完成式一般。不是脸庞模糊就是线条不清不楚。就在那一堆朦胧中让人清晰地感应到雕像内流动的情感。欣赏是一种心灵上的流动,不单是肉眼上的浏览。只有真情才能牵动人心。高超的技术或完美的架构所打造的只是一具美丽的尸体,而最完美的艺术品是必须经过情感提炼才能成就。
虚构浪漫的真实
只要诚心地相信,虚构就能变成真实。
巴黎是许多电影所钟爱的浪漫场景。虚构的情节却让巴黎的浪漫变得真实。浪漫化的电影画面和场景最终成了人们复制浪漫的现实场景,个个像个岛状地带供人沉醉其中。
难以忘记那对男女主角九年前在维也纳相遇以及相约某年某月某日某个火车站的某个月台相聚。没有交换电邮、电话,凭着信念而相约。电影最终没有交代两人是否团聚。九年后,导演在《日落以前》(Before Sunset) 交待了“结局”。原来女方被迫爽约。九年后,两人的轨道在巴黎再次交叉。他们只剩日落以前的时间能够叙旧。赶在日落以前互相回避、互相坦诚、各自沉醉、一同遗憾、彷徨和错过。
走在塞纳河边,看到的竟然是电影中杰西惆怅的眼神。河水能够无动于衷地流动着。有些事、有些人,我们都知道,无法水过不留痕。塞纳河水悠悠然地漂动着,就像杰西心底深处的涟漪。圣母院从他的身后滑过,往事也慢慢地翻阅着。渡轮上的杰西望着她,近在咫尺宛却远如天涯。塞纳河岸风景慢慢地浮动,他的心却沉淀在过往。
虚构的电影故事,有时竟让某些地方变得更真实。
--------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