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ne 24, 2007

文化包装后的茶


鲜红的颜色,加上白糖以及奶精,就成了英式茶。同样是红彤彤的茶色,在西方人的眼里是黑茶,却是中国人所熟悉的红茶。

没错,饮茶是英国人的传统。维多利亚时期,茶还是贵族的身份象征。喝下午茶成了英国人的一部分。这样的生活方式通过大英帝国的政治以及经济能力,出口到世界各地、各地的殖民地,竟也成了一种变相的英国“品牌”。

到超级市场购买茶叶时,英式茶叶也成了其中的一种茶类选择。没怎么多想,买个英式茶叶,试图复制英国人的优雅气质。

佛靠金装,文化也少不了包装。只要包装的功夫到家,即使原本不存在的东西,也能煞有介事地实在起来。然后再加上适当的宣传,就能广播开来。

只不过,看遍英国群岛各处,却找不到一片茶园。翻查历史,你才猛地想起,茶源自中国、印度……如此寻常的茶叶让殖民统治者运载到欧洲,如镀金一般,成了上流社会趋之若鹜的“舶来品”。

英国人跟在荷兰人和葡萄牙人的尾巴后,到了18世纪才把茶叶引进英国社会。饮茶便开始成了英国人的“传统文化”。这个传统竟能“转口”到盛产茶叶的印度大门前。茶叶经过英国人的政治以及经济能力的包装之下,摇身一变,成了全新的物品。

全球化的舞台上,生活方式以及口味渐渐走向国际化。在一连串“抢救”英国土产的呼声中,其中还包括了地道的约克郡烘制的茶。英国本身不出产茶叶,却因为茶叶是在约克郡烘制的,就“顺势”成了英国产品。一些英国人还引以为荣。

丈八金刚摸不着头脑。

不得不佩服英国人的行销手法。只要盖上英国的印章,不管是茶叶、教育素质、还是文学作品就变得非一般,也从而巩固英国人的势力影响范围。

这是实实在在的。

狮城是个以华人居多的英国前殖民地。可是我们杯中的茶永远少不了白糖或牛奶。不管在咖啡店还是时髦的餐馆里,饮料种类中,只见“黑茶”而不见中国茶。

英国人在某一方面确实是成功的。